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7
作者
赵涛
张国晨
刘广为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关键词
碳排放; ISM模型; 聚类; 关键因素; 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碳排放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法的阐述与分析,列举出影响中国碳排放的14种影响因素,应用系统解释结构模型(ISM)理顺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使用ISM模型中的小团体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聚类划分。通过聚类内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6个聚类中各个聚类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6个聚类因素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其所处的聚类环境,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方案,同时对聚类中其他影响因素起到积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08 / 5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 [J].
刘朝 ;
赵涛 .
资源科学, 2011, 33 (05) :844-850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开发机制 [J].
曾月征 .
经济导刊, 2011, (05) :40-41
[3]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J].
雷立钧 ;
荆哲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4) :30-36
[4]   贸易自由化、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J].
吴献金 ;
邓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1) :43-48
[5]  
CO 2 emission factors for waste incineration: Influence from source separation of recyclable materials[J] . Anna W. Larsen,Thomas Astrup. Waste Management . 2011 (7)
[6]   Basic concepts for designing renewable electricity support aiming at a full-scale transition by 2050 [J].
Verbruggen, Aviel ;
Lauber, Volkmar .
ENERGY POLICY, 2009, 37 (12) :5732-5743
[7]  
Developing interconnected matrices in structural modeling .2 Warfield,J.W. IEEE Transcript on systems, Men and Cybernetics .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