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金属管道在我国几类主要土壤中的腐蚀状况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6
作者
孙慧珍
张道明
吴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地下管线; 腐蚀; 土壤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下金属管道在滨海盐土、盐化潮土及黄潮土等弱度淋溶型土壤中腐蚀严重,10年内即可出现多处穿孔,最大孔蚀速率可达1.5毫米/年。穿孔多少主要与土壤的电阻率、含盐量和含氯量有关,其中氯离子含量的影响最大。在砂姜土、棕壤、黄垆土、褐土、栗钙土等中度淋溶型土壤中腐蚀较轻,一般10年内不会出现穿孔。强度淋溶的鳝血水稻土、红壤性、赤红壤性水稻土及赤红壤腐蚀最轻,最大孔蚀速率<0.01毫米/年。处于嫌气状态的南方沼泽性水稻土地区,由于出现微生物腐蚀,最大孔蚀速率可达0.5毫米/年。
引用
收藏
页码:265 / 2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土壤电化学性质的研究——Ⅷ.土壤电导的直流四极法原位测定 [J].
孙慧珍 ;
吴沟 ;
于天仁 .
土壤学报, 1983, (01) :69-78
[2]  
材料土壤腐蚀试验方法.[M].全国土壤腐蚀试验网站编;.科学出版社.1990,
[3]  
电化学方法及其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M].于天仁等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