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分一线二线制度考

被引:5
作者
彭厚文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一线二线; 毛泽东; 考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D2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摘要
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分一线二线是毛泽东在1953年下半年提出的。毛泽东希望其他政治局常委在一线主持日常工作,自己退居二线。所谓退居二线,除了有不主持日常工作的涵义外,还包含有在适当时候辞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的内容。自1953年下半年起,一线二线的分工逐渐成为中共中央一种非正式的制度。特别是到了1962年“七千人大会”开过以后,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一线二线的分工已经非常明显而且相对固定。但对于这一制度中共中央始终没有做出过正式的规定,因而它在起止时间和职责范围两方面都具有模糊性,并不存在一个一线二线制度正式开始实施的具体而明确的时间。一线二线的分工,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这一制度的模糊性,也成为“文革”前毛泽东与在第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革”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探索 [J].
彭厚文 .
苏州大学学报, 2004, (02) :7-14
[2]   关于建国后至中共九大期间“接班人”问题的历史考察 [J].
刘志男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1, (06) :22-38
[3]  
王光美访谈录.[M].黄峥执笔;.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  
毛泽东传.[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5]  
叶子龙回忆录.[M].温卫东整理;叶子龙口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6]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M].毛泽东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7]  
刘少奇传.[M].金冲及 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