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安徽宣城更新世红土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古植被意义
被引:15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树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顾延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郭建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阮小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易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黄俊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分子化石;
红土;
第四纪;
古植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安徽宣城更新世红土中检测出了微量的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一元正 脂肪酸、一元正脂肪醇以及α-正构脂肪酮等.正构烷烃的分布型式表明其来源于低等菌藻类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其中高 碳数正构烷烃主要以C29为主峰,显示流域中的植被类型以木本植物为主;(C27+C29)/(C31+C33)比值的变化反映出,在以 木本植物占优势的背景下,流域中草本植物的相对比例也发生了多次变化.这一比值在本剖面上表现出多阶段的变化,而 且这种变化与岩性、粒度变化密切相关,反映出这些参数可能还蕴涵着古气候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皖南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J]. 科学通报, 2003, (13) : 1465 - 1469乔彦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正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青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文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姜文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宝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仲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魏建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2] 下次冰期预测之谜[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1) : 1 - 6汪品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3] 浙江长兴更新世红土中的分子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1) : 97 - 10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喻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顾延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吕春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易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谢树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4]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的草原植被景观:来自分子化石的证据[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1) : 28 - 35谢树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红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陈发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安成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5] 泥炭分子化石记录气候变迁和生物演替的信息[J]. 科学通报 , 2001, (10) : 863 - 866谢树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R.P.Evershed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 [6] 植硅石分析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4) : 56 - 59顾延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章泽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7] 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的初步研究[J]. 地球科学, 1997, (02) : 81 - 84李长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顾延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江西星子县第四纪红土层的植硅石和孢粉研究及意义[J].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7, (0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虞子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9] 红土·黄土·全球变化[J]. 第四纪研究, 1995, (03) : 267+628+269 - 277朱照宇,王俊达,黄宝林,余素华,向明菊,张国梅,梁俊平,江伟华,梁池生,王庆广,谢光国,孟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0] 中国南方红土与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J]. 第四纪研究, 1995, (02) : 107 - 116赵其国,杨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