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的地壳速度结构与中朝-扬子块体拼合边界

被引:22
作者
胥颐 [1 ]
李志伟 [1 ]
Kim Kwanghee [2 ]
郝天珧 [1 ]
刘劲松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韩国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黄海地区; P波速度; 地壳结构; 黄海东部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韩国和 ISC 台站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地区的地壳 P 波速度结构,对比重力异常和断裂体系、Pn 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异常的相互关系以及黄海东部和西部的结构差异,为厘定黄海东部断裂暨中朝—扬子块体的拼合边界提供了新的信息.反演结果表明,北黄海和南黄海西部具有沉积盆地的地壳结构特征,P 波速度明显偏低且深度较大,说明盆地内部沉积层较厚、沉降幅度较大.以北黄海、南黄海海州湾和苏北—南黄盆地最为突出.南黄海中部、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显示出构造隆起区的地壳速度特征,其中南黄海中部的高速异常具有北东方向的伸展痕迹,与胶东地区的区域构造走向趋于一致,但是与朝鲜半岛的高速异常并不相连,其间存在明显的分界.据此推测南黄海与朝鲜半岛之间可能存在一个近南北方向的深断裂——黄海东部断裂,至于该断裂是否可以作为中朝—扬子块体在海区的拼合边界,尚需获取黄海东部及朝鲜半岛更详细的相关资料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46 / 6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黄海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与各向异性 [J].
胥颐 ;
李志伟 ;
刘劲松 ;
郝天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44-1450
[2]   中国东部海域及邻区岩石层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与构造分析 [J].
胥颐 ;
刘建华 ;
郝天珧 ;
刘劲松 ;
李志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053-1061
[3]   黄海深部结构与中朝—扬子块体结合带在海区位置的地球物理研究 [J].
郝天珧 ;
SUH Mancheol ;
刘建华 ;
阎晓蔚 ;
CHOI Suckwon ;
姚长利 ;
刘少华 ;
戴明刚 ;
徐亚 .
地学前缘, 2004, (03) :51-61
[4]   根据重力数据研究黄海周边断裂带在海区的延伸 [J].
郝天珧 ;
SUH Mancheol ;
王谦身 ;
CHOI Suckwon ;
江为为 ;
宋海斌 ;
阎晓蔚 ;
刘建华 ;
姚长利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3) :385-397+449
[5]   中朝与扬子板块的鉴别特征 [J].
万天丰 .
地质论评, 2001, (01) :57-63
[6]   试论秦岭──大别山──胶南隆起──临津江褶皱带及其周缘地区的大地构造属性 [J].
郭玉贵 ;
王红霞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5, (02) :49-59
[7]   中国东部与朝鲜大地构造单元对应划分 [J].
蔡乾忠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5, (01) :7-24
[8]  
Paleozoic ophiolites and blueschists in Japan and Russian Primorye in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East Asia: A synthesis[J] . AkiraIshiwatari,TatsukiTsujimori.Island Arc . 2003 (2)
[9]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 review and new view[J] . S.K Chough,S.-T Kwon,J.-H Ree,D.K Choi.Earth Science Reviews . 2000 (1)
[10]  
Clockwise rotations recorded in Early Cretaceous rocks of South Korea: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 affinity betwee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North China[J] . Xixi Zhao,Robert S. Coe,Ki‐Hong Chang,Soon‐Ok Park,Sheraz K. Omarzai,Rixiang Zhu,Yaoxiu Zhou,Stuart Gilder,Zhong Zheng.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