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拉萨乡村旅游地生态补偿标准——以次角林村为例

被引:37
作者
徐秀美
郑言
机构
[1]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
关键词
旅游;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旅游生态补偿标准; 青藏高原; 拉萨次角林村;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04.027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运用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对拉萨次角林的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次角林村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041803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05807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0.0016267hm2。将生态足迹效率引入到旅游生态补偿标准分析之中: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为6949元/hm2,是本底生态足迹效率的1.80倍;借助于退耕还林所造成的农牧民直接损失和带来的资源的游憩功能价值的提升确定了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和上限,并进一步利用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与本底生态足迹效率之差确定出旅游生态补偿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 [J].
杨斌 .
经济地理, 2009, 29 (07) :1197-1202
[2]   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 [J].
王辉 ;
林建国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5, (03) :57-61
[3]   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梁玥琳 ;
李娜 ;
刘泽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35-744
[4]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生态足迹分析 [J].
罗艳菊 ;
吴章文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 (03) :330-334
[5]   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 [J].
杨桂华 ;
李鹏 .
生态学报, 2005, (06) :1475-1480
[6]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地理学报, 2004, (05) :763-771
[7]   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 [J].
席建超 ;
葛全胜 ;
成升魁 ;
鲁春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224-229
[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刘辛田, 2014
[9]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奥)陶在朴著, 2003
[10]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s a key indicator of sustainable tourism[J] . Colin Hunter,Jon Shaw.Tourism Management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