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肿瘤所致解剖结构改变的术中初步观察

被引:9
作者
王守森
魏梁锋
王如密
郑兆聪
荆俊杰
高进喜
张小军
机构
[1]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鞍区; 显微外科; 手术入路; 肿瘤; 解剖学;
D O I
10.13418/j.issn.1001-165x.2006.01.033
中图分类号
R739.41 [颅内肿瘤及脑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鞍区肿瘤所致解剖结构改变,探讨相关的手术策略。方法:在连续进行的30例经颅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观察解剖结构改变,包括13例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星形细胞瘤、1例Rathke囊肿和1例胆质瘤,均进行术中照片并记录,并作相互比较,观察细微解剖在手术中的意义与价值。结果:垂体腺瘤多数经间隙1扩展,常经间隙1、2操作,多需要偏前方的翼点入路或额下入路手术。鞍区的颅咽管瘤多经视交叉后扩展,与垂体柄关系密切,一般需经偏侧方的翼点入路手术,充分利用鞍区的多个间隙仔细分离。而鞍结节脑膜瘤起源偏前,向外侧和后方推压视神经和视交叉,间隙1为主要操作间隙,垂体柄也不容易损伤。胆质瘤呈推挤性生长,而胶质瘤则浸润和破坏周围结构,结构辨认难度大。Rathke囊肿起源于垂体腺内,情况因大小而异。结论:不同类型的鞍区肿瘤由于起源部位及扩展方向不同,对邻近结构的推压移位即不同,手术间隙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使各间隙的利用价值不同,应根据肿瘤显露和切除需要规划出个体化的手术入路与操作间隙。无论采用哪种手术入路,都要按照显露好的原则,细心识别和保护鞍区的所有小动脉、努力保持垂体柄的完整性是所有鞍区手术的共同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垂体柄的辨认与保护 [J].
赵冬青 ;
刘宝来 ;
田新华 ;
高英林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05) :505-506
[2]   经眉弓切口锁孔手术切除鞍区病变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J].
郭华 ;
刘执玉 ;
栾立明 ;
曲元明 ;
韩韬 ;
宋涛 ;
李贵宝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 (03) :280-282
[3]   垂体柄与鞍区肿瘤的形态学关系 [J].
漆松涛 ;
张喜安 ;
潘军 ;
戴学军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 (02) :13-15
[4]   视交叉前间隙的显微解剖 [J].
王守森 ;
章翔 ;
王如密 ;
张发惠 ;
郑和平 ;
荆俊杰 ;
张锡增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2, (03) :146-149
[5]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J].
王守森 ;
张发惠 ;
章翔 ;
王如密 ;
郑和平 ;
谢汉国 ;
张锡增 ;
荆俊杰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2, (05) :358-361
[6]   经终板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J].
王守森 ;
王如密 ;
荆俊杰 ;
张锡增 ;
章翔 ;
张发惠 ;
郑和平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2, (03) :243-245
[7]   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临床解剖研究 [J].
王守森 ;
王如密 ;
章翔 ;
张发惠 ;
郑和平 ;
谢汉国 ;
张锡增 ;
荆俊杰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2, (04) :271-274
[8]   垂体柄与鞍区肿瘤位置关系的初步分型及其保护 [J].
漆松涛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2, (02) :123-126
[9]   鞍区手术中微血管保护与视神经功能保留 [J].
李世亭 ;
潘庆刚 ;
沈峰 ;
刘宁涛 ;
刘忠 ;
张迅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2, (02) :167-169
[10]   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J].
鞠学红 ;
蒋吉英 ;
张振兴 ;
王金平 ;
鞠晓华 ;
冷志敏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1, (04) :316-3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