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被引:16
作者
陈晓
徐菲
林绚晖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自我同一性; 学校适应; 大学生适应量表;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2.02.022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对258名大学新生施测《自我同一性过程量表》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结果①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从高到低依次为:扩散型(32.9%)、获得型(29.8%)、早闭型(20.2%)、延缓型(17.1%);②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和承诺维度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③ANOVA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在学校适应总分及其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获得型学生的学校适应最好,扩散型学生的学校适应最差;④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一性的4个维度对学校适应总分及学习适应、人际适应、角色适应和职业选择适应因子的预测力较大,其中意识承诺维度对学校适应总分、学习适应和职业选择适应起主要的预测作用(ΔR2=0.28,ΔR2=0.19,ΔR2=0.22),意识探索维度对角色适应起主要预测作用(ΔR2=0.16),人际承诺则对人际适应起主要的预测作用(ΔR2=0.22),人际探索对学习适应有负向的预测作用(B eta=-0.15,P<0.05)。结论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对其学校适应存在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J].
董增云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5) :642-644
[2]   初一新生学校适应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J].
陈秋梅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5) :618-620
[3]   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J].
房超 ;
方晓义 ;
李辉 ;
蔺秀云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03) :204-208
[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感比较研究 [J].
祁正庆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01) :64-65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 [J].
王树青 ;
张文新 ;
张玲玲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1) :59-65
[6]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J].
王树青 ;
朱新筱 ;
张粤萍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3) :29-32
[7]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 [J].
郭金山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2) :227-234
[8]  
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杨宇.武汉理工大学.2008, 05
[9]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刘永芳.山东师范大学.2005, 07
[10]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卢谢峰.华中师范大学.200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