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量与益气活血法干预的量效关系(英文)

被引:4
作者
张红珍 [1 ]
李丽 [2 ]
机构
[1] 山西中医学院
[2]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教务处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黄芪; 三七;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5 [动脉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背景:祖国医学中,本虚标实、气虚血瘀为动脉粥样硬化辩证论治常见证型之一,益气活血剂重用益气药物,然而益气、活血药的最佳权重关系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量的影响,分析益气活血药黄芪、三七的交互作用和量效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材料:实验于2005-04在山西医科大学完成。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槲皮素(由陕西彗科植物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41112);三七总皂甙(由昆明雅阁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50118);川芎嗪(由预新国际龙源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41204)。方法:造模:Wistar大鼠饲喂动脉粥样硬化饲料(蛋黄粉10%、猪油5%、胆盐0.5%、基础饲料85%),喂服3个月。分组及给药:60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3d后,随机抽取8只做为正常对照组,继续饲喂普通饲料,其余饲喂动脉粥样硬化饲料。3个月后随机抽取4只进行血脂测定及主动脉组织标本检测,验证造模成功,再将其余48只随机分为6组:①黄芪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给予槲皮素0.1g/(kg·d)灌胃。②三七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给予三七总皂甙0.1g/(kg·d)灌胃。③黄芪三七2∶1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给予槲皮素0.1g/(kg·d),三七总皂甙0.05g/(kg·d)灌胃。④黄芪三七3∶1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给予槲皮素0.15g/(kg·d),三七总皂甙0.05g/(kg·d)灌胃。⑤川芎嗪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给予川芎嗪0.2g/(kg·d)灌胃。⑥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⑦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改喂普通饲料。用药30d后采用RT-PCR法检测主动脉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取尾静脉血2mL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主动脉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②血脂水平。结果: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参加实验,51只雄性Wistar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其中治疗组大鼠因为灌胃不慎死亡3只,模型组大鼠意外死亡2只。①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组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干预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②正常对照组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各干预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黄芪三七3∶1治疗组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量水平最低(0.42±0.02),与其他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药黄芪、三七可以下调主动脉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量,降低血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更好,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益气药物量的增加,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792 / 27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Evolving Concepts in the Triad of Atherosclerosis, Inflammation and Thrombosis[J] . Roberto Corti,Randolph Hutter,Juan Jose Badimon,Valentin Fuster.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