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5
作者
姜彩楼 [1 ,2 ]
查颖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
[2]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自主研发; 工业能源效率; Luenberger指数; 系统矩估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1 [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发现提升动力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方法进行测度,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获得方向性距离函数优势并提高测算效率。在中国工业能源效率改善的动力方面,由于缺乏对中国工业自主研发和资本形成内生性特征的认识,现有研究难以揭示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微观作用机理。鉴于此,本文采用在Malmquist指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1997-2011年的能源效率变化,然后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自主研发和工业资本影响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内生检验模型,并采用系统矩估计(GMM)方法重点检验了自主研发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在1996-2011年的改善率达到9.7%。其中,技术进步的整体均值为-0.56%,技术效率的整体均值达到15.3%,反映出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生产前沿面在不断退化,而中国工业能源效率距生产前沿面的距离在不断缩小。在计量检验中,发现企业研发支出更容易改善全要素能源效率,而政府研发支出容易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在分样本检验中,政府研发对重工业技术前沿面移动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但是对轻工业技术前沿面移动的促进效应不明显。资本形成显示出抑制中国工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倾向,而资本深化则发挥着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认为应该在能源技术等重工业共性应用领域加大政府研发资助力度;在轻工业领域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资助体系,通过市场力量传导研发需求压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技术资本等方式改善中国工业资本结构和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