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晚稻对稻纵卷叶螟为害的动态补偿模型

被引:12
作者
胡国文
陈忠孝
刘光杰
马巨法
潘群威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植保系
[2] 中国水稻研究所植保系 杭州
[3] 杭州
[4] 杭州
关键词
杂交晚稻; 稻纵卷叶螟; 补偿作用;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田间采用人工剪叶方法,测定杂交晚稻汕优10号组合不同生育期对稻纵卷叶螟不同受害水平的补偿反应。结果表明:移栽后0-55天的稻株叶片受害时间的临界补偿方程为DFtco(d)=45.119+(241.809+0.534DF2)1/2叶片受害时间的临界耐害方程为:DF_tto(d)=45.119±(105.737+0.534DF2+5.34DF)1/2;叶片受害程度的临界补偿方程为:Dfco(%)=(3358.75-168.95DF_t+1.872DF_t2)1/2;叶片受害程度的临界耐害方程为DF_to(%)=-5±(3632.3-168.95DF_t+1.872DF_t2)1/2。式中DF为模拟受害程度(%),DF_t,为受害时期(移栽后天数)。看出,汕优10号的临界补偿反应的时间为移栽后0-29.5天(播种后41-70.5天),受害程度为0%-58.0%。临界耐害反应的时间为20.6-34.8天(播种后61.6-75.8天),受害程度为0%-26%。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对稻纵卷叶暝为害的损失及生理补偿效应分析 [J].
张俊平 ;
陈常铭 .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01) :1-4
[2]   水稻一稻纵卷叶螟-天敌系统的优化管理 [J].
张俊平 ;
陈常铭 .
生态学报, 1990, (03) :203-207
[3]   作物对虫害补偿作用本质的探讨 [J].
盛承发 .
生态学报, 1989, (03) :207-212
[4]   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及经济阈值的数学模型 [J].
陈敦德 ;
阳访洁 .
植物保护学报, 1988, (02) :117-121
[5]   稻纵卷叶螟的食叶面积和水稻不同品种的叶面积测定 [J].
胡国文 ;
樊丽娟 ;
汪文兴 .
昆虫知识, 1988, (01) :5-8
[6]   稻纵卷叶螟为害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初步研究 Ⅱ.人工剪叶模拟试验 [J].
陈永年 ;
胡诗礼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6, (03) :51-59
[7]   河南省水稻穗期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J].
张桂芬 ;
刘芹轩 .
植物保护学报, 1985, (01) :1-7
[8]   稻纵卷叶螟经济阈值的研究 [J].
陈常铭 ;
赵和庚 ;
李实福 .
生态学报, 1984, (02) :149-156
[9]   稻纵卷叶螟为害损失率与防治指标 [J].
陈学礼 ;
梁家荣 ;
刘树法 ;
方道康 ;
沙要军 ;
朱忠成 .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07) :26-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