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64
作者
方创琳
孙心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资源; 城市化; 耦合效应; 河西走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受到水资源短缺及其用水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约束。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甘肃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交互耦合效应。研究认为,河西走廊城市水资源短缺属于结构型短缺中的相对性短缺,城市兴起的第一驱动力是资源和交通,并因水的丰缺而盛衰,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第一制动力不是水,而是弱小的产业集聚力。多重胁迫约束下未来3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能达到35%左右,只能有约87×104农民进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所需城市用水量增加0 91×108m3左右,城市化水平每隔5%间隔的单位城市化水平所需城市用水量越大,取水难度和用水成本也越大。按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不考虑政策和户籍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未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可望达到47%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2]   论区域与城市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的一体化 [J].
方创琳 .
城市规划, 2002, (04) :15-17
[3]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 [J].
刘盛和 ;
吴传钧 ;
沈洪泉 .
地理学报, 2000, (04) :407-416
[4]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5]   城市发展战略要有阶段论观点 [J].
周一星 .
地理学报, 1984, (04) :359-369
[6]  
中国西部生态经济走廊[M]. 商务印书馆 , 方创琳等著, 2004
[7]  
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标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DanielP.Loucks,()JohnS.Gladwell主编, 2003
[8]  
城市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杨小波等编著, 2000
[9]  
中国城市地理[M]. 商务印书馆 , 顾朝林等著, 1999
[10]  
城市地理学[M]. 商务印书馆 , 周一星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