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均衡:一个新议题

被引:108
作者
张海波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过程; 全过程管理; 中国实践;
D O I
10.19735/j.issn.1006-0863.2020.03.20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如何实现全过程均衡是当前中国应急管理实践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参照的实践回顾显示:中国应急管理的全过程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均衡,具体有五大表现:一是忽视风险预防与减缓;二是削弱监测的动态性、持续性与跨阶段特征;三是割裂预警与其他响应机制的衔接关系;四是低估社交媒体条件下的舆情回应;五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机制。既有的理论研究虽然厘清了应急管理全过程机制的构成与运行,但均未特别强调全过程的均衡。面向中国实践,兼顾理论知识的积累与沉淀,中国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均衡可同时强调准备、预防、减缓、响应、恢复、学习6项分阶段机制和监测1项跨阶段机制。这一"6+1"理论框架可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补短板"、应急管理"促整合"和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基础"提供一种共同的知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从实践语汇到学术概念: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性 [J].
朱正威 ;
吴佳 .
中国行政管理, 2020, (01) :6-11
[2]   整体性治理与应急管理:新的冲突与解决方案 [J].
高小平 .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 7 (06) :3-10
[3]   大数据的新兴风险与适应性治理 [J].
张海波 .
探索与争鸣, 2018, (05) :40-42
[4]   论“应急失灵” [J].
张海波 .
行政论坛, 2017, 24 (03) :45-52
[5]   应急响应中的突生组织网络——“鲁甸地震”案例研究 [J].
张海波 ;
尹铭磊 .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2) :84-96+156
[6]  
美国灾害社会学:学术共同体演进及趋势[J]. 韩自强,陶鹏.风险灾害危机研究. 2016(01)
[7]   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 [J].
张海波 ;
童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3) :58-84+206
[8]   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管理分析框架 [J].
童星 ;
张海波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132-146+223
[9]   构建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J].
闪淳昌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5) :12-18
[10]   风险管理:“关口再前移”的有力保障 [J].
薛澜 ;
周玲 .
中国应急管理, 2007, (11)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