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1978年:国家工业化与农业政策选择

被引:8
作者
李成贵
机构
关键词
国家工业化; 粮食; 要素价格; 投资不足; 农业; 经济; 种植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摘要
本文认为,我国在建国初期特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快捷而有效地汲取农业剩余,采取了一整套以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为主要内容的工农业贸易政策,农业被定位成工业化资金积累的源泉,丧失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正常条件,并导致了农业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政策扭曲,总的来说不利于农业发展,但它使我国克服了国家工业化初期投资不足和需求不足这两大难题,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迅速发展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经济偏斜循环与农业曲折发展.[M].牛若峰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  
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M].(美)钱纳里(Chenery;Hollis)著;朱东海;黄钟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3]  
现代经济增长.[M].(美)库兹涅茨著;戴睿;易诚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