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益理论的检讨性反思——以敲诈勒索罪中的权利行使为切入

被引:25
作者
罗翔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
敲诈勒索罪; 权利行使; 禁止剥削原则; 法益理论;
D O I
10.19430/j.cnki.3891.2018.02.003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当行为人的利益受损,如果有正当的权利基础,其索赔行为就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权利可以是法定权利,也可以是道德权利。如果行为人主观上认为自己有索赔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在客观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或道德基础,这就是假想的权利行使,可以按照禁止错误的处理原则来对待。如果一种错误在道义上不值得谴责,这种错误就是无法避免的,属于责任阻却事由,如果错误在道义上值得谴责,这种错误就是可以避免的,无法排除责任故意。在行为人利益未受损的情况下,行为人放弃权利要求他人给付财物,这被称为敲诈行为的悖论。对此悖论,道德理论中的禁止剥削原则可以提供合理的解释,因为行为人对被害人和第三人的双重剥削,所以具有惩罚的正当性。对于敲诈勒索的权利行使,单独的法益理论很难做出合理的说明,只有在伦理道德的视野中,我们才能厘清该问题的本质。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强行索取通奸私了赔偿款行为的认定 [J].
周玉文 ;
王超才 .
中国检察官, 2012, (14) :79-79
[3]  
社会相当性理论的源流、概念和基础[J]. 陈璇.刑事法评论. 2010(02)
[4]   论对同意的认识错误——以性侵犯罪中的假想同意切入 [J].
罗翔 .
清华法学, 2010, 4 (01) :105-115
[5]   行为无价值论的疑问——兼与周光权教授商榷 [J].
张明楷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1) :99-115+206
[6]   论刑法目的的相对性 [J].
周光权 .
环球法律评论, 2008, (01) :33-39
[7]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16
[8]  
刑法的道德界限[M]. 商务印书馆 , (美) 范伯格, 2013
[9]  
刑法综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林东茂, 2009
[10]  
日本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西田典之,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