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基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被引:3
作者
李峄 [1 ]
机构
[1] 贵州财经学院财政与税收学院
关键词
生态转移支付制度; 生态功能区划; 一般性生态转移支付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5 [财政支出];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从外部性和公共品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其本身具有正外部性,且对其消费时不具有严格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所以应该由政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支出主体。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破坏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央财政在生态转移支付方面,并没有完全体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是仅仅就其经济状况来确定其转移支付额度;同时,各省之间的生态转移支付实践较少。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巴西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实践及启示 [J].
刘强 ;
彭晓春 ;
周丽璇 .
地方财政研究, 2010, (08) :76-79
[2]   美国生态补偿财政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J].
钟方雷 ;
徐中民 ;
李兴文 .
财会研究, 2009, (18) :12-17
[3]   生态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 [J].
彭诗言 .
特区经济, 2009, (05) :23-24
[4]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七大问题 [J].
任勇 .
环境经济, 2008, (08) :28-36
[5]   中国生态资产估价研究进展 [J].
陈志良 ;
吴志峰 ;
夏念和 ;
程炯 ;
刘平 .
生态环境, 2007, (02) :680-685
[6]   试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J].
贺晴雨 ;
吴辰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20-23
[7]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
钟瑜 ;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43
[8]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与数据共享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朱坚, 2009
[9]  
当代西方财政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宇飞著, 2003
[10]  
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徐中民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