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Ⅲ.秧苗地面水平向上的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
被引:9
作者:
戴其根
许轲
张洪程
苏宝林
霍中洋
周家麟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
[3]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抛秧稻;
水平分布;
分形;
生态生理;
补偿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抛秧稻无株行距规格 ,因而秧苗在田间水平向上的分布明显有别于手插稻 ,这是两种稻作方式原初的、根本性的分异点之一。研究表明 ,抛秧稻秧苗水平向上的分布总体虽呈均匀随机型 ,但按Dirichlet棋盘形嵌图方法得到的具体各穴所占的凸多边形形状、面积各异 ,整体与局部呈分形特征 ,这种分布格局直接影响植株的空间分布 ,强化了个、群体的不整齐性 ,加上垂直方向上产生的植株生育效应 ,使冠层错落 ,冠层小气候温、光、湿、风等有所改善。在水平分布上的随机性 ,局部产生了大小不等无苗空档 ,空档周围的植株生长有一定的调节补偿作用 ,只要空档见方面积小于 10 0 0 cm2对群体产量不会产生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02 / 81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