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封存技术:现状、问题与未来

被引:24
作者
王江海
孙贤贤
徐小明
吴酬飞
彭娟
袁建平
机构
[1]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碳封存; 海洋水柱; 海底沉积物; CO2泄漏的监测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4 [海洋化学];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2 ; 0706 ; 070602 ;
摘要
过度使用化石能源致使过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并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碳封存是有效缓解大气中CO2浓度激增的重要手段。海洋碳封存是一种新兴的碳减排理念,其封存主体是海洋水柱和海底沉积物,它们不但封存潜力巨大,而且与陆地碳封存相比安全性更高。阐述了海洋碳封存的技术原理与封存机制、海洋碳封存的潜力与封存时间、影响海洋碳封存的主要因素、海上CO2注入技术、CO2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及CO2泄漏的监测技术等,并对未来海洋碳封存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海洋碳封存技术的主要研究热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海表层二氧化碳分压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J].
薛亮 ;
于卫东 ;
宁春林 ;
王辉武 .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 (08) :859-865
[2]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环境监测现状及建议 [J].
李琦 ;
刘桂臻 ;
张建 ;
贾莉 ;
刘海丽 .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 (06) :718-727
[3]   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J].
王建秀 ;
吴远斌 ;
于海鹏 .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 9 (01) :81-90
[4]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问题和地震监测研究进展 [J].
郝艳军 ;
杨顶辉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 27 (06) :2369-2383
[5]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主要技术环节与问题分析 [J].
张鸿翔 ;
李小春 ;
魏宁 .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03) :335-340
[6]   CO2地下封存的地质学问题及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意义 [J].
孙枢 .
中国基础科学, 2006, (03) :17-22
[7]  
咸水层CO2地质封存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D]. 李志伟.北京交通大学. 2012
[8]  
An overview of current status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technologies[J] . Dennis Y.C. Leung,Giorgio Caramanna,M. Mercedes Maroto-Valer.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2014
[9]  
Effects on the mobility of metals from acidification caused by possible CO 2 leakage from sub-seabed geological formations[J] . Manoela Romanó de Orte,Aguasanta M. Sarmiento,Maria Dolores Basallote,Araceli Rodríguez-Romero,Inmaculada Riba,Angel delVal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2014
[10]  
A time series sequestration and storage model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J] . G.L.A.F. Arce,J.A. Carvalho,L.F.C. Nascimento.Ecological Modelling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