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的成因及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17
作者
殷秀兰
李思田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超压体系; 油气运移; 孔隙流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莺歌海盆地独特的地质进程形成多套泥源层 ,泥源岩的压实与排液不均衡导致盆地内存在大规模的超压体系 ,大量的生烃及水热增压使盆地内超压进一步加剧。底辟作用将超压传递至浅层 ,使超压体系的分布在不同深度和不同构造带中的差异均较大。在中央底辟带 ,由于泥 -流体底辟活动极强 ,突破的地层多 ,超压顶面埋深很浅 ;超压的释放不仅仅是孔隙流体的逸散 ,更重要的是烃源 (主要是泥源层 )所生成的油和气作为热流体的一部分 ,伴随热流体向上突破、运移到浅部分异、逸散和聚集形成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Episodic rifting of continental marginal basins and tectonic events since 10 Ma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LI Sitian LIN Changsong ZHANG Qiming YANG Shigong WU Peik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China Offshore Oil Nanhai East Corp. , Zhanjiang 524057, China;China Offshore Oil Donghai Corp. , Gaobeidian 074000,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9(01)
[2]   沉积盆地泥质岩石的水力破裂和幕式压实作用 [J].
解习农 ;
李思田 ;
王其允 .
科学通报, 1997, (20) :2193-2195
[3]   莺-琼盆地演化与含油气系统 [J].
张启明 ;
郝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2) :149-154
[4]   断裂带流体作用及动力学模型 [J].
解习农 ;
李思田 .
地学前缘, 1996, (03) :146-152
[5]   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与油气聚集 [J].
张启明 ;
刘福宁 ;
杨计海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 (02) :1-11
[6]   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J].
杜栩,郑洪印,焦秀琼 .
地学前缘, 1995, (04) :137-148
[7]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成因机制的模拟实验(二) [J].
单家增 ;
张启明 ;
蔡世祥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01) :7-12
[8]   沉积盆地异常超压与岩石破裂耦合动力学模型综述 [J].
陈红汉,孙永传,李思田 .
地质科技情报, 1994, (04) :65-71
[9]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成因机制的模拟实验(一) [J].
单家增 ;
张启明 ;
汪集旸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 (05) :25-31
[10]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 科学出版社 , 龚再升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