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垩纪红层的时序及对比

被引:12
作者
梁诗经
曹宝森
马爱双
机构
[1] 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
关键词
盆地; 均口组; 官寨; 赤石; 地质构造; 沙县组; 粉砂岩; 碎屑岩; 禾口组; 叶肢介; 砂砾岩; 福建; 时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福建白垩纪红层主要分布于政和—大浦断裂带西侧。由于受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作用影响,各红层盆地发生、发展的时序及其岩石组合、生物群组合序列都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红层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时序,将红层盆地分为三种类型:沙县—均口型、禾口—上杭型、连城—崇安型。其中,第一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最早期;第二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早期;第三类型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根据红层盆地岩石组合特征及序列,修订了原有地层单位的含义,将红层盆地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划分为均口组、沙县维、禾口组、官寨组和赤石群。并详细论述了红层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各门类化石组合序列。
引用
收藏
页码:263 / 28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福建省区域地质志.[M].福建省地质矿产局 编.地质出版社.1985,
[2]  
苏浙皖中生代后期叶肢介化石.[M].陈胚基;沈炎彬 著.科学出版社.1982,
[3]   福建白垩纪孢粉组合与地层对比 [J].
郑芬 ;
黎文本 .
古生物学报, 1986, (02)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