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科举改制后的科举考试与新学传播

被引:8
作者
曹南屏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清末科举改制; 命题与取士标准; 新名词; 新学传播; 知识转型;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3.07.018
中图分类号
K257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D691.3 [选举制度];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0302 ; 030204 ;
摘要
中日甲午之战以后,新学与旧学、新党与旧党的分野渐趋激烈化。面对新学的冲击,清廷将"中体西用"一说构建为一种全新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将其同时体现于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与学堂的课程设置之中。这种以崇正学、收摄人心为诉求的官方意识形态是对清末新思想、新学说逐渐传播的一种因应,体现出清廷试图维护统治稳定的意图,也影响到了科举改制的实际施行,造成清末最后几届科举考试的命题与取士标准都呈现出似新实旧的样貌,继而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考士子中的新书销售与新学传播。然而,不管官方是否真的存有鼓励和提倡新学的意图,清末科举改制也为清末的新学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制度推力,在科举"指挥棒"的指引之下,新学、新书也由此在读书人中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媒介就是知识:中国现代报刊思想的源起 [J].
黄旦 .
学术月刊, 2011, 43 (12) :139-148
[2]  
论国是难定...新闻报.1903,
[3]  
恽毓鼎澄斋奏稿.[M].(清) 恽毓鼎; 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4]  
恽毓鼎澄斋日记.[M].(清)恽毓鼎著;史晓风整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5]  
劝学篇.[M].(清)张之洞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6]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M].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7]  
近代史思辨录.[M].陈旭麓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8]  
文明小史.[M].(清)李伯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  
清秘述闻三种.[M].(清)法式善 撰.中华书局.1982,
[10]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M].张静庐辑注;.中华书局.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