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一种提取行波自然频率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法
被引:108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邬林勇
何正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何正友
钱清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钱清泉
机构
:
[1]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来源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08年
/ 10期
关键词
:
自然频率;
行波;
故障测距;
复小波;
熵;
D O I
: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8.10.012
中图分类号
:
TM75 [线路及杆塔];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在行波故障测距法中,对准确提取行波波前到达时刻的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一直是重点和难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提取故障线路自然频率的单端测距新方法。在输电线上传播的行波在频域上表现为一个特定频率的谐波形式,称为行波的自然频率。采用复小波对故障后电流或电压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再对小波参数进行后处理以提取主自然频率,结合行波在该频率的波速,计算得出故障发生的距离。运用该算法对大量故障仿真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及其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单端工频电气量故障测距算法的鲁棒性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铮
董新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董新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承沐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 310
-
313+317
[2]
行波在输电线上传播的色散研究
覃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清河
覃剑
陈祥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清河
陈祥训
郑健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清河
郑健超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
(09)
: 28
-
31+36
[3]
利用暂态电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
董新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电力系
董新洲
葛耀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电力系
葛耀中
徐丙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电力系
徐丙垠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
(04)
: 77
-
81
[4]
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葛耀中著, 1996
[5]
Synchronized sampling improves fault location. Kezunovic M, Perunicic B. IEEE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Power . 1995
←
1
→
共 5 条
[1]
单端工频电气量故障测距算法的鲁棒性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铮
董新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董新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承沐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 310
-
313+317
[2]
行波在输电线上传播的色散研究
覃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清河
覃剑
陈祥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清河
陈祥训
郑健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清河
郑健超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
(09)
: 28
-
31+36
[3]
利用暂态电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
董新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电力系
董新洲
葛耀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电力系
葛耀中
徐丙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电力系
徐丙垠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
(04)
: 77
-
81
[4]
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葛耀中著, 1996
[5]
Synchronized sampling improves fault location. Kezunovic M, Perunicic B. IEEE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Power . 199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