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价值链分工思想与我国国家价值链的构建

被引:12
作者
崔向阳
崇燕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价值链; 国家价值链;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4.12.002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F014.3 [商品生产与交换];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马克思的很多思想接近于现代价值链理论,包括价值增殖链,生产过程的"非独立化和片面化",国际分工、对外贸易以及民族国家的作用等。本文归纳了价值链分工的基本特点、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使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规律和国际生产价格规律理论研究了价值链的利润来源,即工序内竞争和工序间竞争形成的三种国际超额利润;总结了构建国家价值链的四种基本形式,即产业资本驱动型、商业资本驱动型、金融资本驱动型和生产要素驱动型;提出了构建国家价值链的政策建议,包括:双重嵌入、双手并举、双链协同、四轮驱动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M].(美)麦克尔·哈特(MichaelHardt);(意)安东尼奥·奈格里(AntonioNegri)著;杨建国;范一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   马克思的历史视角分工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J].
崔向阳 .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08) :10-18
[3]   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 [J].
刘志彪 ;
张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5) :39-47
[4]   产品内分工 [J].
卢锋 .
经济学(季刊), 2004, (04) :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