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中的陆域水沙临界条件研究

被引:46
作者
许炯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三角洲; 造陆过程; 临界条件;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黄河三角洲发育是河口区河流动力及陆域物质通量与海洋动力及海域物质通量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角洲造陆速率取决于上述两方面的对比关系。当上述两方面处于平衡时 ,三角洲造陆处于临界状态 ,即净造陆速率为零 ,与之相联系的入海泥沙量和径流量可视为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的临界水沙条件。运用经验统计方法估算出 :当入海年沙量Qs为 2 78亿t/a、入海年水量Qw为 76 7亿m3时 ,或者当关系式 3 1934Qs+ 0 0 85 6Qw=17 94得到满足时 ,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在黄河流域的环境管理中 ,应将上述两项临界值作为约束条件。黄河流域生态用水量的内涵应予以扩展 ,维持三角洲造陆平衡所必须的入海径流量 ,应作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用水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河流域水循环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J].
刘苏峡 ;
张士锋 ;
刘昌明 .
地理研究, 2001, (03) :257-265
[2]   人为季节性河流的初步研究 [J].
许炯心 .
地理研究, 2000, (03) :234-242
[3]   冲积扇-三角洲系统自组织行为与治理对策——以黄河下游及其河口地区为例 [J].
尹国康 .
地理研究, 2000, (01) :45-52
[4]   黄河下游断流成因分析 [J].
王玲 ;
林银平 ;
王建中 ;
姚建闯 .
人民黄河, 1997, (10) :13-17+21
[5]   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J].
李栓科 .
地理研究, 1989, (04) :45-55
[6]   钱塘江河口沙坎的近代过程 [J].
钱宁 ;
谢汉祥 ;
周志德 ;
李光炳 .
地理学报, 1964, (02) :124-142
[7]  
黄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曾庆华等编著, 1997
[8]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叶青超 主编, 1994
[9]  
黄河干流水沙变化与河床演变[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钱意颖等主编, 1993
[10]  
黄河三角洲沿岸遥感动态分析图集[M]. 海洋出版社 , 范兆木,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