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窑组微亮晶脉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探讨

被引:14
作者
高林志
柳永清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
关键词
嵩山地区; 新元古界; 地震灾变事件; 碳酸盐岩微亮晶脉;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5.04.003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河南嵩山地区青白口系何家窑组中可识别出一个碳酸盐岩微亮晶脉集中的层位,笔者等结合微亮晶脉自身的特征、成分和伴生的地震引起的其他变形特征,以及通过显微镜和核磁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微相研究,认为嵩山地区板状微亮晶脉与华北块体东缘胶辽徐淮地区的泥晶脉特征一致,是由地震液化形成的产物,该层位代表了一个地震活跃期。同处华北块体南缘的豫西鲁山和陕西南部相对应的青白口系层位(洛峪口组和巡检司组)也发现了同期的地震记录。笔者认为嵩山地区微亮晶脉的出现应与华北块体南缘构造事件相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81+481 +481-48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新疆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的地层学标定
    张传恒
    刘典波
    张传林
    王自强
    余琪祥
    [J]. 地学前缘, 2005, (01) : 294 - 302
  • [2] 吉辽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岩相的若干岩石学特征研究
    旷红伟
    刘燕学
    孟祥化
    葛铭
    蔡国印
    [J]. 地球学报, 2004, (06) : 647 - 652
  • [3] 徐州-淮南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探讨
    刘为付
    孟祥化
    葛铭
    旷红伟
    刘燕学
    [J]. 地质论评, 2004, (05) : 454 - 463
  • [4] 河南省嵩山区五佛山群内的砂岩岩墙及构造解释
    索书田
    闻立峰
    [J]. 地学前缘, 2004, (02) : 549 - 556
  • [5] 华北块体、胶辽朝块体与郯庐断裂
    乔秀夫
    张安棣
    [J]. 中国地质, 2002, (04) : 337 - 345
  • [6]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乔秀夫
    [J]. 地学前缘, 2002, (03) : 141 - 149
  • [7] 华北地台南缘新元古代地层的新认识
    高林志
    尹崇玉
    王自强
    [J]. 地质通报, 2002, (03) : 130 - 135
  • [8] 古郯庐带沧浪铺阶地震事件、层序及构造意义
    乔秀夫
    高林志
    彭阳
    李海兵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 911 - 918
  • [9] 大连上震旦统地震灾变事件研究
    彭阳
    杨天南
    乔秀夫
    李典志
    王国桢
    杨中柱
    杨小波
    [J]. 地质学报, 2001, (02) : 221 - 227+292
  • [10]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的地震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杜远生
    张传恒
    韩欣
    顾松竹
    林文娇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 283 -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