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废弃石场植被恢复模式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军 [1 ]
阳柏苏 [2 ]
陈东明 [2 ]
机构
[1] 中南林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2] 怀化学院生态研究室
关键词
废弃石场; 植被; 恢复; 配置模式; 珠海;
D O I
10.13331/j.cnki.jhau.2006.01.010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广东珠海市废弃石场的现状特征,将其分为4种类型:A类型为坡度大于50°的裸崖;B类型为坡度35°~50°的裸崖;C类型为坡度20°~35°的石渣堆放场;D类型为坡度小于20°的石渣堆放场.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石场的基质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技术处理方法,并进行了不同植物配置模式试验,提出了4类废弃石场植被恢复的比较理想的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西部开发工程中的水土流失与环境 [J].
党进谦 ;
阎宁霞 ;
李靖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5) :92-95
[2]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生态恢复的基础与前提 [J].
杜晓军 ;
高贤明 ;
马克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5) :700-708
[3]   公路建设对湿地资源的影响与保护 [J].
赵康 .
公路, 2003, (02) :87-90
[4]   吴县市露采矿区生态重建与环太湖地区生态旅游模式的契合 [J].
刘青松 ;
左平 ;
邹欣庆 ;
葛晨东 .
生态学杂志, 2003, (01) :73-78
[5]   公路工程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效应分析 [J].
肖杨 ;
王红瑞 ;
伍玉容 .
交通环保, 2002, (01) :10-12
[6]   关于水土流失的几个问题 [J].
谈明洪 ;
王军艳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1, (02) :40-42
[7]   生态退化的形成原因探讨 [J].
章家恩 ;
徐琪 .
生态科学, 1999, (03) :27-32
[8]   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生态学杂志, 1999, (02) :37-43
[9]   坡长对径流及侵蚀的影响 [J].
黎四龙 ;
蔡强国 ;
吴淑安 ;
王忠科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8, (01) :30-36
[10]   坡面降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数值模拟 [J].
戚隆溪 ;
黄兴法 .
力学学报, 1997, (03) :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