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强心总甙灭螺活性与机理

被引:32
作者
王万贤 [1 ]
杨毅 [1 ]
王宏 [2 ]
舒丽慧 [1 ]
张勇 [1 ]
张佳磊 [1 ]
侯金华 [1 ]
机构
[1]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关键词
强心总甙; 夹竹桃; 钉螺; 化感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4 [防疫措施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是血吸虫生活周期中最脆弱环节,灭螺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保护湿地和水资源。按强心总甙提取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从118.1940g(相当于100g干材料)夹竹桃新鲜叶中得到0.9815g夹竹桃强心总甙。将强心总甙按51、0、15、202、5、30mg/L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处理溶液处理钉螺。取活钉螺100只为1组,每20个装入一个尼龙网袋中,分别将各组(5袋/组;网孔2mm)钉螺浸入盛有2000g不同浓度的夹竹桃强心总甙灭螺剂水溶液的玻璃缸中,设1mg/L氯硝柳胺水溶液和无氯清水对照。分别于处理1、2、3、4、5d后,将各处理中的钉螺随机取出1袋,用无氯水冲洗数次,再放入清水中静置1d,然后作存活检查:在解剖镜下针刺无反应的证实死亡。结果显示夹竹桃强心总甙具有很好的毒杀钉螺活性,用20mg/L的夹竹桃强心总甙的水溶液处理34d的效果与1mg/L氯硝柳胺溶液处理23d的灭螺效果相当;经统计分析:用其水溶液灭螺的LD50和LD90浓度分别是4.0500mg/L和22.2500mg/L。用LD50浓度的夹竹桃强心总甙溶液处理50个钉螺之后,取活螺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测试,在处理6h时,显示各处理样品的酶活高于对照组,表现为酶带颜色加深,有新的酶带出现;而在处理12h和24h后,各处理的样品酶带浅于对照组,酶带颜色逐渐变浅,直到消失。采用蒽酮显色法测定经夹竹桃强心总甙处理后钉螺软体的糖原含量糖原含量显著下降,减少幅度从9.9%到32.6%;钉螺经夹竹桃强心总甙处理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不明显。分析了强化感作用植物夹竹桃植物新鲜叶中强心总甙的灭螺活性,并在微观领域探究其化感作用导致钉螺的形态病理以及糖代谢、蛋白质代谢等生理变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杀伤钉螺的机理,由此获得强化感作用植物夹竹桃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中强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54 / 9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夹竹桃灭钉螺效果初报 [J].
杨毅 ;
柯文山 ;
王万贤 ;
马安宁 ;
陈全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6) :959-960
[2]   夹竹桃灭钉螺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J].
李顺意 ;
王慧平 ;
陈怀新 ;
杨毅 ;
王万贤 .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376-378
[3]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水浸液周年灭钉螺实验初报 [J].
杨毅 ;
王万贤 ;
李晓宇 ;
柯文山 ;
马安宁 .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87-90
[4]   利用植物他感作用灭螺效果的研究 [J].
於凤安 ;
彭卫平 ;
彭镇华 ;
张家来 ;
刘立德 ;
彭旦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4) :407-410
[5]   中国大陆钉螺等位基因位点研究 [J].
张仪 ;
冯婷 ;
George MDavis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03) :12-17
[7]   关于我国钉螺的分类问题 [J].
刘月英 .
动物学报, 1974, (03) :223-230
[8]  
中药化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唐得时主编, 1986
[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Tang D S. Beijing:People Health Press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