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SPAC系统蒸散与①多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11
作者
闫人华 [1 ,2 ]
熊黑钢 [3 ,2 ]
冯振华 [4 ]
张芳 [1 ,2 ]
瞿秀华 [1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教育部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
[3]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系
[4]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SPAC系统; 绿洲-荒漠过渡带; 蒸散; 环境因子;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3.05.001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夏季蒸散量进行测定,采用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蒸散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蒸散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种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净辐射(R n)>土壤热通量(G)>空气温度(T气)>空气相对湿度(RH)>5 cm土壤温度(T土-5 cm)>实际水汽压(e a)>风速(Vwind)>5 cm土壤含水率(S土-5 cm);(2)各因子通过R n对蒸散产生的间接作用都大于其自身直接作用,反映出净辐射是制约蒸散大小的主导因子,是决定干旱区蒸散量的关键;(3)土壤热通量对蒸散的直接负效应远小于通过其他因子的间接正效应,出现其直接负效应与综合效应相反的结果;(4)建立并经过检验的蒸散预测模型表明:与温暖湿润区蒸散依靠水、热并重情况不同的是,极端干旱区主要依靠热量因子强度的增加,才能有较大的蒸散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89 / 8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五种潜在蒸散发公式在汉江流域的应用 [J].
张晓琳 ;
熊立华 ;
林琳 ;
龙海峰 .
干旱区地理, 2012, 35 (02) :229-237
[2]   基于潜在蒸散量对青海湖流域干旱气候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J].
白爱娟 ;
假拉 ;
徐维新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6) :949-957
[3]   基于辐射的潜在蒸散量估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J].
左德鹏 ;
徐宗学 ;
程磊 ;
赵芳芳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4) :565-574
[4]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研究 [J].
张殿君 ;
张学霞 ;
武鹏飞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3) :400-408
[5]   阿克苏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潜在蒸散量影响分析 [J].
张守红 ;
刘苏峡 ;
莫兴国 ;
舒畅 ;
孙杨 ;
张春 .
地理学报, 2010, 65 (11) :1363-1370
[6]   长江源区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J].
裴超重 ;
钱开铸 ;
吕京京 ;
辛元红 ;
梁四海 ;
万力 .
现代地质, 2010, 24 (02) :362-368
[7]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与多因子关系研究 [J].
孙丽 ;
吴全 ;
裴志远 ;
潘家文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 (02) :31-34+88
[8]   三江源区温性草原蒸散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J].
张耀生 ;
赵新全 ;
赵双喜 ;
冯承彬 .
中国沙漠, 2010, 30 (02) :363-368
[9]   华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 [J].
刘园 ;
王颖 ;
杨晓光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923-932
[10]   1971—2005年西藏主要农区农田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杜军 ;
边多 ;
拉巴 ;
周刊社 ;
石磊 .
冰川冻土, 2009, 31 (05) :8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