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贿赂犯罪立法之缺陷与完善——以适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

被引:30
作者
卢建平
郭健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贿赂犯罪;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比较研究; 立法完善;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06.12.006
中图分类号
D997.9 [国际刑法]; D924.392 [贪污贿赂罪];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预防为先、打击为主、强调国际合作、重视资产追回的反腐法律理念与制度机制,为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败行动、提高反腐败成效、促进国际反腐败合作提供了国际法律基础和强力支持。参照《公约》有关贿赂犯罪的立法规定,对我国刑事实体法关于贿赂犯罪的立法进行考察,认为我国《刑法》对贿赂犯罪的规定与《公约》的相关规定虽然有着许多相互对应的地方,但二者“形似神离”,在贿赂犯罪的主体、贿赂的范围、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贿赂犯罪处罚的对称性及刑罚配置等方面各不相同。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贿赂犯罪立法的七点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刑法的新发展——兼论《公约》对我国刑事法的影响 [J].
苏彩霞 .
法学评论, 2006, (01) :70-79
[3]   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J].
陈立虎 ;
王芳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4, (02) :37-41
[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述评 [J].
杨宇冠 .
人民检察, 2004, (04) :71-75
[5]   论受贿罪构成要件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现行立法及其与理论、司法的冲突研究 [J].
游伟 ;
肖晚祥 .
政治与法律, 2000, (06) :21-23
[6]  
刑法争议问题研究[M].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刘明祥等撰稿,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