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生产活动与农户储蓄行为

被引:10
作者
董志勇 [1 ]
韩旭 [2 ]
黄迈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家庭结构; 生产活动; 储蓄率;
D O I
10.19523/j.jjkx.2011.06.010
中图分类号
F832.22 [储蓄];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2009花旗-北大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利用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农户储蓄行为的特征与成因。实证发现:第一,农户储蓄与储蓄率均随家庭收入增加而上升。第二,家庭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儿童数及儿童-劳动力比对农户储蓄和储蓄率均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数对农户储蓄率有显著负影响,但对农户储蓄无显著影响;病人和老年人两个维度对农户储蓄和储蓄率均无显著影响,即没有很强的证据支持生命周期假说。第三,生产活动对农户储蓄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储蓄率没有显著影响,体现在参与养殖业的农户更倾向于储蓄。第四,离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与农户储蓄负相关,对农户储蓄率没有显著影响;农户储蓄及储蓄率的相当一部分波动可由县际差异来解释;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流动性约束会强化预防性储蓄动机。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