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及其思想方式

被引:6
作者
俞宣孟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是; 所是; 存在; 海德格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 [欧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本文认为 ,“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普遍的哲学概念 ,关于“是”的理论———“是论”所表述的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运动 ,是纯粹理性自身的展现。作者不赞成将“Being”译作“存在” ,而以“是”作为Being的译名去阐述西方哲学 ,并说明了“是”这个哲学概念由系词“是”演化而来的过程。海德格尔哲学同样谈论“是”的问题 ,但反对将“是”当做一个逻辑范畴 ,认为一切哲学中最深层的问题是通过对“本是”生存状态的分析而追寻“是”的意义 ,从而在哲学方向、方法及哲学形态上与以“是论”为核心的西方传统哲学存在巨大的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4+206 +20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
[2]  
海德格尔选集.[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3]  
反杜林论.[M].(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3,
[4]  
逻辑经验主义.[M].洪谦 主编.商务印书馆.1982,
[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