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喜马拉雅运动的期次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88
作者
贾承造
何登发
陆洁民
机构
[1]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喜马拉雅运动; 造山运动; 期次; 动力学背景; 构造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汲清先生于 194 5年提出用喜马拉雅运动表示中国境内新生代的造山运动。这一概念为地球科学家普遍接受 ,但在构造运动分期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在对前人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地质地貌、岩浆活动、构造变形等大量资料 ,提出喜马拉雅运动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 ,分别对应于始新世晚期、古近纪与新近纪之间、新近纪与第四纪之间的构造活动。印度与欧亚的碰撞及其持续挤压作用导致了青藏高原及其东南缘与北缘强烈挤压缩短与隆升 ,东亚大陆向东挤出、深部岩石圈隆升与弧后扩张作用导致了中国东部及其滨太平洋带的伸展裂陷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5+169 +1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学术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陈毓川主编, 2002
[12]  
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贾承造主编, 1997
[1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及其应用[M]. 地质出版社 , 万天丰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