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生物量和有机碳对高寒草甸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14
作者
李月梅 [1 ]
曹广民 [1 ]
徐仁海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地利用; 生物量; 碳素固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择高寒矮嵩草草甸及其开垦后形成的农田和一年生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物量和植物-土壤系统固定的有机碳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相比较,地上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工草地>农田>高寒草甸(P<0.01),分别为11.83、9.78和4.36 t/hm2;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下生物量剖面分布均呈倒金字塔形,0~40 cm地下生物量为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农田(P<0.01),分别为15.74、5.61和1.24 t/hm2。随着高寒草甸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植物群落碳素固定量也随之减小,其序列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农田(P<0.05),其值分别为7.63、6.81和4.51 t/hm2。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开垦对海北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李月梅 ;
曹广民 ;
王跃思 .
生态学杂志, 2006, (08) :911-915
[2]   开垦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李月梅 ;
王跃思 ;
曹广民 ;
杜岩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6) :59-65+131
[3]   几种草被植物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J].
马琦 ;
王琦 .
草业科学, 2005, (10) :72-74
[4]   矮嵩草草甸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蒲继延 ;
李英年 ;
赵亮 ;
杨时海 .
草地学报, 2005, (03) :238-241
[5]   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基本特征的研究 [J].
王长庭 ;
龙瑞军 ;
丁路明 .
草业科学, 2004, (08) :16-19
[6]   高寒草甸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沿海拔梯度变化的研究 [J].
王长庭 ;
王启基 ;
龙瑞军 ;
景增春 ;
史惠兰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2) :240-245
[7]   高寒矮嵩草草甸大气-土壤-植被-动物系统碳素储量及碳素循环 [J].
张金霞 ;
曹广民 ;
周党卫 ;
胡启武 ;
赵新全 .
生态学报, 2003, (04) :627-634
[8]   植物生长季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释放特征 [J].
周党卫 ;
曹广民 ;
张金霞 ;
赵新全 ;
周兴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367-371
[9]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全球意义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沈永平 .
冰川冻土, 2002, (06) :693-700
[10]   环境因子对暗沃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J].
曹广民 ;
李英年 ;
张金霞 ;
赵新全 .
草地学报, 2001, (04) :30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