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看待甘肃省的经济增长

被引:2
作者
郭志仪
曹建云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
关键词
索洛余值; 人力资本; 资源配置; 规模经济; 技术进步;
D O 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07.05.02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借鉴丹尼森因素分析法对索洛余值进行分解,从中分离出人力资本积累、资源配置结构、规模经济效益和狭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模型,测算了1978-2005年甘肃省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甘肃省的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粗放的外延型增长,而且要素投入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1978-2005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入(52.04%),其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70%,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为14.34%。虽然广义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47.96%,但狭义的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仅为15.65%,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及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正效应。因此,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确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经济增长真正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16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 [J].
徐瑛 ;
陈秀山 ;
刘凤良 .
经济研究, 2006, (08) :93-103+128
[2]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核算 [J].
王金营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03) :63-68+96
[3]   制度变迁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影响 [J].
王金营 .
中国人口科学, 2004, (04) :13-19+81
[4]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4, (05) :31-39
[5]   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 [J].
张军 ;
施少华 ;
陈诗一 .
经济学(季刊), 2003, (04) :1-38
[6]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7]   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对中国高速增长区域的统计分析 [J].
陆根尧 .
统计研究, 2002, (10) :13-16
[8]   Denison因素分析法和中国经济增长 [J].
陈清华 ;
樊瑛 ;
方福康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486-490
[9]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9, (05) :57-62
[10]   广义技术进步与产出增长因素分解——对“Solow余值法”的反思 [J].
周方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4, (08) :34-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