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蚕闭合循环式养殖系统中细菌的数量及其代谢活性

被引:1
作者
马悦欣
邵华
周一兵
刘长发
李强
谭宏亮
机构
[1]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大连水产学院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大连
[3] 辽宁大连
关键词
沙蚕; 循环养殖系统; 异养细菌; 氨化细菌; 氨氧化细菌; 数量变化; 代谢活性;
D O I
10.16535/j.cnki.dlhyxb.2005.03.002
中图分类号
S885.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504 ;
摘要
将双齿围沙蚕Perineries aibuhitensisG rube放养在闭合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了两轮试验。第一轮试验,沙蚕的放养密度为1049条/m2,设投饵量分别为其体重的20%和10%,记为A、B组。当生物膜成熟后,从A、B系统中分离纯化获得15株细菌,测得异养细菌纯菌株(8株)的耗氧速率为(10.88±0.73)114.98±50.62g O2/(mg蛋白.d),其中H3菌株的活性最高,为(114.98±50.62)g O2/(mg蛋白.d);氨化细菌纯菌株(7株)的氨化速率为(0.76±0.57)1.47±1.09g N/(mg蛋白.d),各菌株活性接近。同时对生物膜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其细菌形态较为多样。第二轮试验,设置沙蚕的放养密度为833、641条/m2,投饵量为其体重的5%,分别记为C、D组。用PC、MPN测定了C、D养殖系统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和成熟后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变化,同时测定了其代谢活性。结果表明,系统中生物膜形成期间,细菌数量不断增加,异养细菌数量级由105增加到107,氨化细菌数量级C系统由106增加到108,D系统由104增加到106,成熟后细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氨氧化细菌数量成熟期间逐渐增加,达到最高值后,随距离投饵时间的延长,又有所下降。异养细菌的耗氧速率、氨化细菌的氨化速率与其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底物浓度、温度和pH对氨化细菌的代谢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当蛋白胨浓度从100 mg/L增加到2000mg/L,温度由10℃增加到35℃,pH由6.5增加到pH 8.5时,氨化细菌的氨化速率呈增加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0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