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寒武纪古地热状态的构造环境意义

被引:6
作者
白瑾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
关键词
早前寒武纪; 古地热状态; 热流运移方向; 古地热槽; 古地热斜; 构造边界指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造山运动中地热流和动力联合作用的体现。在早前寒武纪的造山带中,随着地壳的缩短,古地热流向构造边界聚敛,形成由高温到低温的区域变质相带序列,它既指示古地热流运移的方向,又是构造边界的指向。古地热流值的高低同构造环境的性质有关,如陆内裂陷带的区域变质仅达绿片岩相,而陆缘活动带的则可高达角闪岩相。古地热流从活动带的边界向中心运移,具有向心性,随着构造层的深埋,构成地热槽,它的片段则表现为地热斜。识别这些古地热状态,可为构造环境属性的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编;李茂松主编;.地震出版社.1998,
[2]  
中条山前寒武纪地质.[M].白瑾等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M].白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4]  
华北陆台北缘前寒武纪地质及铅锌成矿作用.[M].白瑾主编;.地质出版社.1993,
[5]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M].白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3,
[6]  
中国早前寒武纪麻粒岩.[M].沈其韩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