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超高压变质流体中气体组成及成藏条件初探

被引:7
作者
陶士振
卫延召
刘德良
杨晓勇
杨泓清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气体组成; 流体包裹体; 超高压变质流体; 成藏条件; 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传统的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几乎都是集中在盆地 ,而造山带作为板 (陆 )块的碰撞、会聚带 ,为无机成因气形成和释放的有利场所 ,是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利用激光拉曼探针技术对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超高压变质流体中不仅含有 CO2 (>50 % )、H2 、N2 、H2 S等 ,还有高含量的幔源烃类气 (CH4 等 ,含量最高达 2 3.6mol% )。同时 ,超高压变质带中还发育有浅层碳酸盐岩及其它含碳岩石经动力变质作用可形成大量的 CO2 气。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中具有无机成因气成藏的可能条件 ,带内广泛发育的推覆构造、韧性断层及糜棱岩可以作为无机成因气成藏的圈、盖和保存条件。本文成果可为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向和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韧性剪切作用与深源流体演化和金矿化的耦合关系 [J].
秦大军 .
地质地球化学, 1997, (03) :58-63
[2]   安徽双河含柯石英硬玉石英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J].
韩郁菁 ;
张泽明 ;
刘嵘 .
地球科学, 1997, (03) :100-104
[3]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 [J].
韩郁菁 ;
张泽明 .
地学前缘, 1996, (04) :63-70
[4]   大别山榴辉岩(牌楼)P-T-t轨迹 [J].
孙先如 .
安徽地质, 1995, (04) :24-39
[5]  
地幔流体与软流层(体)地球化学[M]. 地质出版社 , 杜乐天主编, 1996
[6]  
石油构造分析理论基础[M]. 地质出版社 , 张之一, 1994
[7]  
华北南部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煤成气关系 .2 沈修志,刘德良,薛爱民,等. 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