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年龄及骨密度相关分析

被引:28
作者
邓伟民
刘坚
叶竹
王应立
张金赫
韩炜
宋骤
杨健
韩丽萍
机构
[1]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华侨楼高级医疗中心
关键词
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 β-胶原降解产物; N端骨钙素; 骨密度; 相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0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0~-0.253,P<0.05),30~49年龄段处于较高且稳定的水平(PINP:46.98~46.79μg/L,β-crosslaps:0.46μg/L,N-MID23.65~23.08μg/L)。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INP在60~69年龄段达最低水平(32.28μg/L),β-crosslaps及N-MID在80岁以后下降加速(0.30μg/L、14.75μg/L)。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INP和β-crosslaps与各部位BMD皆呈负相关(r=-0.155~-0.310,P<0.05);除L1-4外,N-MID与各部位BMD均呈负相关(r=-0.151~-0.189,P<0.05)。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PINP、β-crosslaps及N-MID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及N-MID高于低骨量组(P<0.05)。结论 PINP、β-crosslaps及N-MID是敏感且特异反映男性骨转换的指标;特异性强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增加为骨代谢转换率增高的表现,提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处于高骨转换状态,骨量快速丢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治现状与进展 [J].
车艳军 ;
陈亮 .
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11) :833-838
[2]   血清骨钙素、降钙素、睾酮及甲状旁腺激素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临床意义 [J].
梁剑 ;
黄玉宇 ;
杜南进 .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 36 (05) :10-12
[3]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的观察 [J].
黄晓丽 ;
郑玉霞 ;
曹立 ;
张新军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24) :4652-4653
[4]   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的测定及初步临床应用 [J].
王立军 ;
傅海平 .
检验医学, 2007, (06) :633-635
[5]   男性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与骨密度的关系 [J].
刘丽君 ;
罗湘杭 ;
廖二元 ;
伍贤平 ;
谢辉 ;
曹行之 ;
贺佩祥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7, (11) :783-787+768
[6]   骨代谢转换生化指标与性别、年龄的相关趋势 [J].
董晖 ;
陈达强 ;
王嬿 ;
李明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10) :1564-1566
[7]   血清β胶原分解片段监测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判断中的作用 [J].
邓海鸥 ;
林凯 ;
李东风 ;
黎映兰 .
广东医学, 2006, (12) :1830-1831
[8]   健康老年男性不同骨量、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 [J].
林东平 ;
郭明皓 ;
吴万龄 ;
杨裕国 ;
郭郁郁 ;
隋春华 .
上海医学, 2003, (01) :42-44
[9]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 [J].
郭春英 ;
薛延 ;
董洁英 ;
李欣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1, (04) :22-24
[10]   PINP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J].
邢学农 ;
任安 ;
杨静 ;
陈若平 ;
叶山东 ;
罗伟英 ;
汤涛 ;
程永福 .
临床中老年保健医学, 1999, (03)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