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交通干线附近细颗粒污染特征

被引:12
作者
李婷 [1 ]
刘永红 [1 ]
朱倩茹 [1 ]
徐伟嘉 [2 ]
姚达文 [1 ]
丁卉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
[2] 中山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3]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PM2.5; PM1; 污染特征; 广州市;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3.09.004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中山大学大气环境监测平台数据,对广州市交通干线附近的ρ(PM2.5)和ρ(PM1)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研究交通干线附近细颗粒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8—2012年广州市PM2.5超标严重,但ρ(PM2.5)有所下降.受季节性污染源及气象因素影响,广州市夏季ρ(PM2.5)平均值为42μg/m3,明显低于春、秋、冬三季.ρ(PM2.5)在工作日与周末差异明显,周末明显高于工作日,而ρ(PM1)在工作日与周末差异不明显.ρ(PM2.5)与ρ(PM1)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上呈白天低、夜晚高,上午低、下午高的特征.ρ(PM2.5)日变化呈单峰,19:00左右达到最大值(53μg/m3);而ρ(PM1)呈双峰变化,在20:00左右达到高峰值(43μg/m3),上午09:00左右也有一小峰值(37μg/m3).ρ(PM2.5)和ρ(PM1)的相关性较好,R(相关系数)为0.94,PM1是PM2.5的主要构成颗粒,所占比重平均值为0.65.ρ(PM2.5)和ρ(PM1)均与交通流量存在相关性,在白天和夜晚变化趋势相一致,但交通流量白天与ρ(PM2.5)更为密切,夜晚则与ρ(PM1)更为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935 / 9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广州灰霾现象特征分析 [J].
刘永红 ;
冯婷 ;
蔡铭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10) :1081-1087
[2]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03) :157-161
[3]   长沙市郊区环境大气中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及其变化特性 [J].
王琪 ;
邓启红 ;
唐猛 ;
刘蔚巍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1 (06) :2419-2423
[4]   冬夏季广州城区碳气溶胶特征及其与O3和气象条件的关联 [J].
朱李华 ;
陶俊 ;
张仁健 ;
曹军骥 ;
张涛 ;
林泽健 ;
许振成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10) :1942-1949
[5]   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 [J].
段菁春 ;
李兴华 ;
谭吉华 ;
柴发合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10) :1134-1140
[6]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分担率 [J].
车汶蔚 ;
郑君瑜 ;
钟流举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4) :456-461
[7]   2008年1月广州大气污染特征及能见度观测研究 [J].
张剑鸣 ;
陶俊 ;
张仁健 ;
许振成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6) :161-165
[8]   广州市大气细粒子的化学组成与来源 [J].
陈灿云 ;
梁高亮 ;
王歆华 .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5) :61-64
[9]   中国夏季日降水频次的周末效应 [J].
龚道溢 ;
郭栋 ;
罗勇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3) :131-134
[10]   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Ⅰ)——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陈建华 ;
王玮 ;
刘红杰 ;
岳欣 ;
李红 ;
汤大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