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变化与入侵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96
作者
于兴军
于丹
马克平
机构
[1]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感作用; 入侵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紫茎泽兰 (Eupatoriumadenophorum)入侵地 ,草本层中的本地植物的多度和盖度与紫茎泽兰的多度和盖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落叶阔叶林和公路边生境的紫茎泽兰相对多度和盖度为常绿阔叶林生境的 3~ 5倍 ;而本地草本植物在组成种类、相对多度和盖度在落叶阔叶林和公路边生境比常绿阔叶林生境减少了 30 %、5 0 %和70 %。用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公路边——— 3个不同生境下的紫茎泽兰根和茎的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表明 :不同生境的紫茎泽兰茎和根的化感作用存在差异 ,即公路边 >落叶阔叶林下 >常绿阔叶林下 ,关联分析显示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化感作用力与本地植物的相对多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证明不同生境的化感作用的差异是紫茎泽兰的入侵效果的原因之一 ;在白菜 (Brassicarapa)幼苗生物量生长抑制试验中 ,各样地的茎提取液处理的白菜幼苗生物量之间的差异大于各样地的根提取液处理之间的差异 ,说明对于不同样地的紫茎泽兰的入侵力 ,地上部分的化感作用比地下部分具有更大的贡献力。落叶阔叶林下和公路边的紫茎泽兰生长旺盛、现存单位面积生物量远远高于常绿阔叶林下 ,这将促使落叶阔叶林和公路边生境的单位面积上的紫茎泽兰种群的化感作用大于常绿阔叶林下的紫茎泽兰种群 ,使落
引用
收藏
页码:773 / 7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薇甘菊挥发油的化感潜力 [J].
张茂新 ;
凌冰 ;
孔垂华 ;
赵辉 ;
庞雄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0) :1300-1302
[2]   紫茎泽兰的化学互感潜力(英文) [J].
宋启示 ;
付昀 ;
唐建维 ;
冯志立 ;
杨崇仁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3) :362-365
[3]   四川大头茶黄酮类化合物的聚酰胺薄膜层析分析 [J].
曾波 ;
钟章成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1) :92-94+96-98
[4]   三裂叶豚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J].
王大力,祝心如 .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04) :330-337
[5]   蟛蜞菊的生化他感作用及生化他感作用物的分离鉴定 [J].
曾任森 ;
林象联 ;
骆世明 ;
曾强 ;
谭惠芬 .
生态学报, 1996, (01) :20-27
[6]   豚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J].
王大力,祝心如 .
生态学报, 1996, (01) :11-19
[7]   三叶鬼针草水抽提物他感作用与降雨量的关系 [J].
曾任森,骆世明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69-72
[8]   SEED-GERMINATION AND GROWTH-INHIBITORY CADINENES FROM EUPATORIUM-ADENOPHORUM SPRENG [J].
BARUAH, NC ;
SARMA, JC ;
SARMA, S ;
SHARMA, RP .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1994, 20 (08) :1885-1892
[9]  
Allelopathiceffectsofsomeweedsongerminationandgrowthofchickpea(Cicerariet). AngirasNN,SinghSD,SinghCM. IndianJournalofWeedScience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