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豫西旱区坡耕地水肥利用与流失的影响

被引:82
作者
李友军 [1 ]
黄明 [2 ]
吴金芝 [2 ]
姚宇卿 [3 ]
吕军杰 [3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3]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坡耕地; 水肥利用与流失;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2.011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S341 [一般耕作技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筛选适宜豫西旱坡地应用的耕作技术,对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一次深翻和传统耕作等4种耕作方式的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利用与流失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免耕覆盖能提高土壤蓄水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特别是对上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和深层土壤的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影响更为明显,并能有效地减少地表产流次数和径流量,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37%和10.62%,氮素生产效率提高17.40%和10.27%,磷素生产效率提高19.80%和12.54%,钾素生产效率提高19.44%和12.19%,小麦产量提高23.22%和15.38%,经济效益提高29.36%和21.13%。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5+101 +1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郭清毅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165-169
[2]   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J].
王健 ;
吴发启 ;
孟秦倩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5) :39-41
[3]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 [J].
赵树智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0-272
[4]   黄土台塬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J].
廖允成 ;
韩思明 ;
温晓霞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03) :59-62
[5]   耕作对土壤生物碳动态变化的影响 [J].
翟瑞常,张之一 .
土壤学报, 1996, (02)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