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亚热带土壤可蚀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10
作者
邢廷炎
史学正
于东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人工模拟降雨法; 田间实测法; K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和田间实测法对比研究了我国亚热带七种有代表性土壤的可蚀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土壤可蚀性K值都以红砂岩发育的(耕作)铝质湿润淋溶土和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湿润雏形土为最高,最低的是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色湿润新成土。本文还对每个供试土壤分别建立了这两种条件下求得K值间的定量关系,为今后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展各种研究提供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96 / 3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用田间实测法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K值 [J].
史学正 ;
于东升 ;
邢廷炎 ;
J.Breburda .
土壤学报, 1997, (04) :399-405
[2]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 [J].
史学正,于东升,吕喜玺 .
水土保持学报, 1995, (03) :38-42
[3]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初步研究 [J].
吕喜玺 ;
沈荣明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2, (01) :63-70
[4]   土壤可蚀性因子研究展望 [J].
M.J.M.Romkens ;
李中魁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88, (04)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