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秋眠性及其与抗寒性和产量的关系

被引:64
作者
李向林
万里强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苜蓿; 秋眠性; 抗寒性;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秋眠性是苜蓿对日照缩短的一种生长反应,用苜蓿在秋季的再生高度来唯一划分。由于传统苜蓿品种的秋眠性与抗寒性之间存在表型相关,秋眠性被普遍用于抗寒性的预测。但许多研究表明,秋眠性和抗寒性是苜蓿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为了不同的原因、同时而又独立进化的。与非秋眠品种相比,秋眠品种在夏末和秋季生长下降,导致全年刈割次数减少,故全年产草量较低。在深入认识秋眠性和抗寒性之间的遗传独立性的基础上,美国育种家致力于非秋眠而又抗寒、高产的苜蓿品种培育,使得新品种的抗寒性超过其秋眠级所预测的水平。随着我国引进苜蓿品种的增加,国内产业界人士有必要对苜蓿秋眠性的科学内涵及在品种改良和适应性选择的意义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紫花苜蓿植株群体花序花朵数及荚内种子数的数量特征分析 [J].
吴素琴 ;
张自和 .
草业学报, 2003, (05) :77-80
[2]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区适应性的研究 [J].
郭正刚 ;
张自和 ;
王锁民 ;
田福平 .
草业学报, 2003, (04) :45-50
[3]   中国苜蓿品种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J].
李世雄 ;
王彦荣 ;
孙建华 .
草业学报, 2003, (01) :23-29
[4]   苜蓿抗感褐斑病品种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J].
袁庆华 ;
桂枝 ;
张文淑 .
草业学报, 2002, (02) :100-104
[5]   中国苜蓿审定品种秋眠性研究 [J].
卢欣石 .
中国草地, 1998, (03) :2-6+13
[6]   苜蓿秋眠性研究与利用 [J].
卢欣石 ;
申玉龙 .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1, (04) :1-4
[7]  
中国苜蓿[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耿华珠等编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