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处理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刘志斋
蔡一林
王久光
孙海燕
王国强
杨春蓉
徐德林
机构
[1]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玉米; EMS; 诱变系; 配合力;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7.01.007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从经EMS诱变并已多代自交的玉米诱变群体中选取6个材料(1个对照),以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广泛应用的3个自交系为测验种,系统测定了各材料在植株性状、穗粒性状和单株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EMS处理使5个突变系在各个性状的配合力上均表现出与对照有明显差异;突变系2和突变系4的表现尤为明显,在多个性状上都集中了较多的负效应,尤其是单株产量比对照明显降低。配合力分析表明,化学诱变处理在改造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的配合力上难度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40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利用EMS化学诱变改造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J].
李海军 ;
池书敏 ;
刘志增 ;
陈景堂 ;
路鹏 ;
张丽华 .
玉米科学, 2002, (03) :36-38
[2]   甲基磺酸乙酯(EMS)在创造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 [J].
祝丽英 ;
池书敏 ;
刘志增 ;
王静华 .
玉米科学, 2001, (03) :14-17
[3]   诱变育种在创造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 [J].
王元东 ;
赵久然 ;
郭景伦 ;
郭强 ;
尉德明 .
北京农业科学, 1999, (02) :13-17
[4]   利用花粉化学诱变快速创造特用玉米新种质 [J].
赵永亮 ;
宋同明 ;
马惠平 .
作物学报, 1999, (02) :157-161
[5]   利用花粉化学诱变创造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J].
薛守旺 ;
周洪生 .
作物杂志, 1998, (06) :7-9
[6]   诱变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J].
马惠平 ;
赵永亮 ;
杨光宇 .
遗传, 1998, (04) :50-52
[7]   烷化剂EMS诱发花生性状变异的效果及高产突变系的选育 [J].
朱保葛 ;
路子显 ;
耿玉轩 ;
邓向东 ;
谷爱秋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88-90
[8]   玉米单交种和地方品种的辐射效应及亲子相关性研究 [J].
蔡一林,何晓阳 .
核农学报, 1995, (02) :81-85
[9]  
不同诱变剂与不同诱变方法对玉米诱变效应的研究[D]. 安学丽.西南农业大学 2003
[10]  
西南生态区玉米育种[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荣廷昭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