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与AHP耦合的汶川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15
作者
杜军 [1 ]
杨青华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次生地质灾害; GIS; AHP; 信息量模型; 汶川县;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09.11.002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根据研究区的基本情况,选择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植被覆盖指数、距河流距离、距主干道距离共7个评价因子,采用次生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的GIS与AHP耦合模型进行汶川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分地质灾害极高度和高度风险区、地质灾害中度风险区、地质灾害低度和极低度风险区3个区域进行了次生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分析,以期为灾后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J].
刘凤民 ;
张立海 ;
刘海青 ;
张业成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2) :127-131
[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量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以重庆万州为例 [J].
高克昌 ;
崔鹏 ;
赵纯勇 ;
韦方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05) :991-996
[3]   信息量模型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 [J].
陈亮 ;
孟高头 ;
张文杰 ;
王保欣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5) :49-52
[4]   茂汶─汶川段岷江两岸滑坡分布规律 [J].
晏鄂川 ;
刘汉超 ;
张倬元 .
山地研究, 1998, (02) :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