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双迟”栽培模式及其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25
作者
龚金龙 [1 ]
张洪程 [1 ]
常勇 [1 ]
胡雅杰 [1 ]
龙厚元 [1 ]
戴其根 [1 ]
霍中洋 [1 ]
许轲 [1 ]
魏海燕 [1 ]
李德剑 [2 ]
沙安勤 [2 ]
周有炎 [2 ]
罗学超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局
关键词
双迟栽培; 水稻; 小麦; 周年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大田试验,通过设置4种栽培模式,探讨了"双迟"(迟熟水稻+迟播小麦)栽培模式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换茬时间的推迟,稻麦周年生产力不断增加,其中,水稻产量呈增长趋势,而小麦产量先增后减,迟熟中粳茬小麦产量最高。延长水稻生育期和攻取大穗是稻麦周年高产的关键。水稻一些关键性投入的生产力随着熟期的推迟而不断增加;小麦方面,除种子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因子生产力先增后减,迟熟中粳水稻+小麦模式下表现最高。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稻麦周年的一些关键性投入的生产力,适当延迟稻麦换茬时间可以提高稻麦周年经济生产力。就稻麦"双迟"栽培模式的概念和调控途径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629 / 6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M].王宏广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作物栽培学各论.[M].杨文珏,屠乃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中国小麦栽培研究新进展.[M].卢良恕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
[4]  
山东小麦.[M].山东省农业厅编著;.农业出版社.1990,
[5]  
单季粳稻不同生育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D].陈烨.扬州大学.2008, 02
[6]  
粳稻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产量形成特性与品质特征研究.[D].汪本福.扬州大学.2006, 06
[7]   超级稻生态育种及超高产栽培特征与途径的研究进展 [J].
龚金龙 ;
张洪程 ;
李杰 ;
常勇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李德剑 ;
李邴维 ;
沙安勤 ;
周有炎 ;
罗学超 ;
刘国林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13 (01) :25-33
[8]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Ⅱ.南方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制度界限可能影响 [J].
赵锦 ;
杨晓光 ;
刘志娟 ;
成迪芳 ;
王文峰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09) :1860-1867
[9]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uper High Yield Cultivar of Winter Wheat During Late Growth Period.[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0, 03
[10]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 [J].
杨晓光 ;
刘志娟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2) :32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