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划分及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6
作者
许淑梅
张晓东
翟世奎
卢海建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粒度; 粒级精细划分; 表层沉积物;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D O I
10.16028/j.1009-2722.2007.02.001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3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进行了粒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粒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最高含量粒级——粉砂(粒径4-63μm,含量大于50%)并非组成沉积物的主体粒级,<16μm的细粉砂及黏土粒级才是研究区的主体粒级,含量在50%-80%之间,能代表粒径频率分布的中心趋向和平均搬运动能情况。16μm是研究区沉积物粒度性质的一个分界点。通过对表层沉积物粒级的研究还发现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粒级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4-8μm,8-16μm细粉砂粒级百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与<1μm,1-2μm,2-4μm粒级(细分的黏土粒级)完全一致,与>16μm的各粒级之间不相关或呈强的负相关关系;16-32μm、32-63μm粗粉砂粒级含量的变化规律与63-125μm,125-250μm,>250μm粒级(细分的砂粒级)的变化规律呈弱相关或弱负相关关系,与<16μm的各粒级的变化规律不相关。对沉积物粒度的不同组分研究有助于对沉积动力环境和元素的“粒度效应”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范德江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741-747
[2]   东海中陆架泥质区及其周边表层沉积物碳的分布与固碳能力的研究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曲艳慧 ;
李玉瑛 ;
崔青 ;
不详 .
海洋与湖沼 , 1999, (04) :421-426
[3]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雷坤 ;
曲艳慧 ;
范德江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3) :168-174
[4]   南黄海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的发现 [J].
申顺喜 ;
陈丽蓉 ;
高良 ;
李安春 .
海洋与湖沼, 1993, (06) :563-570
[5]  
东海海洋地质.[M].金翔龙主编;.海洋出版社.1992,
[6]  
黄河三角洲现代沉积作用及模式.[M].成国栋主编;.地质出版社.1991,
[7]  
渤海 黄海 东海海洋图集.[M].海洋图集编委会编;.海洋出版社.1990,
[8]  
现代沉积环境概论.[M].任明达;王乃梁 编.科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