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旅游地多群体感知空间结构——基于地方理论的解析

被引:7
作者
高艳
赵振斌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感知; 意象热点; 群体差异; 郎木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郎木寺为调研区域,选取当地藏族居民、回族居民、旅游者和外来经营者4类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相片引导的半结构化访谈法,回收访谈资料共计396份,其中藏族居民102份,回族居民96份,旅游者99份,外来经营者99份.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采用共现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出4类群体感知意象的空间结构.结果显示:受访的4类群体形成了一系列相同的意象热点,且同一意象热点承载的地方感知是多样化的;同时4类群体受各自文化背景以及认知限度的影响,对同一地方呈现出不同的感知,并形成了4类不同的感知意象结构;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共现联系主要体现在同一地理界限内、性质互补、性质相似3个方面;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口对于文化认同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宣传并没有达到居民所认同的高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西双版纳民族旅游地为例 [J].
武晓英 ;
李辉 ;
李伟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6 (11) :59-67
[2]   旅游影响下的城镇空间转向——以甘南州郎木寺为例 [J].
王录仓 ;
李巍 .
旅游学刊, 2013, 28 (12) :34-45
[3]   国民休闲背景下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J].
田逢军 .
资源科学, 2013, 35 (05) :1095-1103
[5]   旅游意象图: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景区规划新设想 [J].
徐美 ;
刘春腊 ;
陈建设 ;
刘沛林 .
旅游学刊, 2012, 27 (04) :21-27
[6]   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关系的影响——以海南三亚回族为例 [J].
孙九霞 ;
陈浩 .
思想战线, 2011, (06) :25-30
[7]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 [J].
朱竑 ;
刘博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1) :1-8
[9]   兰州城市居民意象空间及其结构研究 [J].
张新红 ;
苏建宁 ;
魏书威 .
人文地理, 2010, 25 (02) :54-60
[10]   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者合作网络的社会网络分析 [J].
黄维 ;
陈勇 .
现代大学教育, 2010, (02) :14-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