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主义因果理论与因果排斥问题

被引:2
作者
陶焘
机构
[1]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现代科技教研部
关键词
非还原式物理主义; 心理因果; 干预主义因果观;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4.09.008
中图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60305 ; 0712 ; 010108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还原式物理主义逐渐成为了当今关于心身问题的主流观点。在这一本体论框架内,虽然笛卡尔式的心理因果难题不复存在,但"心理因果何以可能"仍让人困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多数非还原物理主义者都接受物理领域的因果闭合性,从而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遭到了物理性质的排斥,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变得可疑,这也就是所谓的"因果排斥问题"。通过考察可发现,"因果排斥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大多数非还原物理主义者将"原因"等同为了"充足条件"。如果采纳另一种因果理论——干预主义因果理论,那么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将不会遭到物理性质的排斥,心理性质从而可以成为行为的原因,"因果排斥问题"也有望被消解。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从唯物主义到物理主义 [J].
朱菁 ;
卢耀俊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3, 35 (03) :1-6+19+125
[2]  
Philosophy of Mind .2 Kim J. Westview Press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