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有机岩石学特征

被引:5
作者
张有生
秦勇
刘焕杰
朱炎铭
姜波
范炳恒
机构
[1] 石油大学
[2] 中国矿业大学
[3]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4] 江苏徐州
关键词
二次生烃; 有机岩石学; 显微组份; 中间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采用自然演化系列与预热残渣热模拟系列相结合的方式 ,对异常地热场条件下的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有机岩石学特征进行探讨 ,表明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有机组份及其组合不同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 ,除具有正常的显微组份外 ,还具有体现二次演化特征的热变组份和热变次生组份。热变组份保持原来的组份结构 ,但光性出现各向异性 ,包括热变镜质组、热变壳质组和热变惰质组 ;热变次生组份具有不同于泥炭化时期所成的显微组份结构特征 ,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光学各向异性。沉积有机质二次演化显微组份组合特征与起始成熟度密切相关 ,低熟和高熟沉积有机质显微组份光性和结构改变小 ,成熟沉积有机质改变显著。以起始成熟度为根据 ,以显微组份成因、光学性质和结构构造为依托 ,对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显微组份进行科学分类。探讨了热变次生显微组份的可能成因 ,指出中间相的产生和发展是热变次生显微组份形成与否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37 / 4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煤中有机质二次生烃迟滞性及其反应动力学机制 [J].
秦勇 ;
张有生 ;
朱炎铭 ;
范炳恒 ;
姜波 ;
李田忠 .
地球科学, 2000, (03) :278-282
[2]   华北晚古生代煤二次生烃的动力学模式 [J].
邹艳荣 ;
杨起 ;
刘大锰 .
地球科学, 1999, (02) :81-84
[3]   干酪根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J].
刘洛夫,王伟华,李术元 .
沉积学报, 1995, (S1) :147-150
[4]   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煤岩成烃及二次成烃研究 [J].
冉启贵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5, (03) :13-17
[5]  
天然气地质研究新进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戴金星等主编, 1997
[6]  
中国煤变质作用[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杨起等主编, 1996
[7]  
应用煤岩学[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周师庸编著, 1985
[8]  
ResearchDevelopmentonGasGeology .2 ZhongNingning,MuHuizhen,GuanJincheng. PetroleumIndustryPress . 1997
[9]  
CoalMetamorphisminChina .2 YangQi. ChinaCoalIndustryPubl.House . 1996